胜哥是我的木工设计师傅,知的人就不多了。在陈洞,玉胜选用“原生态”树杈与粗藤造了一张小号椅子,常坐在上面优哉游哉。我向他请教,仿其关键结构造了一张大号的。成功之日农友们太高兴了,都来坐坐,并命名其为:“太师椅”。当时就有人建议:再造一个款式,能旋转的就更妙了。
我乘着成功之喜悦一鼓作气,从新开的山路旁选得被人弃之的“原生态”树根头。以树头为底座,以树根为四条脚,造出一张集实用、工艺、艺术于一身的旋转椅来。又是一个成功之日,太热闹了!农友们轮着“试新”,一人坐着数人围着用双手推着椅子的扶手与靠背,让坐着的人不断地旋转,先右旋冷不防来个急停再来一个左旋!不时发出阵阵起哄声与欢笑声。大家忘记了一天的劳累,仿佛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最后大家命名其为:“转椅”。
散场时我挑着两件“作品”——“太师椅”、“转椅”从陈洞下来经过官利生家门口。原本站在屋内的他看到我后突然双眼放光,并且冲着我快步而来,我以为犯了“乱砍乱伐”之罪。只见他围着我转了几圈,双眼盯着“作品”不放,并在其上用五指不断地测量着、比划着。他在此地土生土长几十年,也曾出外见过世面,见识也广。却从未见过如此巧妙地利用树杈与树根头造出轻巧而实用的两个款式的椅子来!待他测量比划完后,十分深情地对我讲∶“你们农场学生,好能干啊!”之后,依依不舍地目送我离去。当时挑着树杈与树根头的我,只觉得自己是一个土得掉渣的清化佬。(其实在1971年,许多人都不知道“根雕”艺术为何物。)
“作品”跟随着我来到了县城、煤矿、地质队、松香厂……每个欣赏过它们的人都称之为∶妙!“司农椅”就此得名。而农友们还与我常提到的还是“太师椅”、“转椅”。“司农椅”得到众人之好评,其中提出建议的农友和胜哥功不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