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司农情思   [关闭]
 
两张司农椅

文章来源:创作  作者:清化佬  提供者:清化佬  日期:2011/10/27  察看次数:1413

 

   胜哥是我的木工设计师傅,知的人就不多了。在陈洞,玉胜选用“原生态”树杈与粗藤造了一张小号椅子,常坐在上面优哉游哉。我向他请教,仿其关键结构造了一张大号的。成功之日农友们太高兴了,都来坐坐,并命名其为:“太师椅”。当时就有人建议:再造一个款式,能旋转的就更妙了。

   我乘着成功之喜悦一鼓作气,从新开的山路旁选得被人弃之的“原生态”树根头。以树头为底座,以树根为四条脚,造出一张集实用、工艺、艺术于一身的旋转椅来。又是一个成功之日,太热闹了!农友们轮着“试新”,一人坐着数人围着用双手推着椅子的扶手与靠背,让坐着的人不断地旋转,先右旋冷不防来个急停再来一个左旋!不时发出阵阵起哄声与欢笑声。大家忘记了一天的劳累,仿佛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最后大家命名其为:“转椅”。

   散场时我挑着两件“作品”——“太师椅”、“转椅”从陈洞下来经过官利生家门口。原本站在屋内的他看到我后突然双眼放光,并且冲着我快步而来,我以为犯了“乱砍乱伐”之罪。只见他围着我转了几圈,双眼盯着“作品”不放,并在其上用五指不断地测量着、比划着。他在此地土生土长几十年,也曾出外见过世面,见识也广。却从未见过如此巧妙地利用树杈与树根头造出轻巧而实用的两个款式的椅子来!待他测量比划完后,十分深情地对我讲∶“你们农场学生,好能干啊!”之后,依依不舍地目送我离去。当时挑着树杈与树根头的我,只觉得自己是一个土得掉渣的清化佬。(其实在1971年,许多人都不知道“根雕”艺术为何物。)

   “作品”跟随着我来到了县城、煤矿、地质队、松香厂……每个欣赏过它们的人都称之为∶妙!“司农椅”就此得名。而农友们还与我常提到的还是“太师椅”、“转椅”。“司农椅”得到众人之好评,其中提出建议的农友和胜哥功不可没。


   文章评论  (共 6 条评论)   更多评论  >>>    

    评论者: 清化佬 评论时间:2014/4/25 20:30:01

 塘厦肥仔、002君、各位朋友:如果对《两张司农椅》还感兴趣的,请看dengyiduan的《两张太师椅速写》及众人评论。谢谢!


    评论者: 海外游子 评论时间:2014/4/25 15:02:23

近日,我从海外回归,翻起旧时的一些画作,竟然发现当年我为清化兄的两张"太師椅"画的两张速写。大家可以欣賞這两件"藝术品”的丰采了。


    评论者: 002 评论时间:2011/11/10 11:16:16

可惜!當年數碼相機未曾面世,不能見識,欣賞這件"藝術品".
當時,在多見樹木少見人的地方,誰又會稀罕,珍惜這兩件本地土產木頭制品?還不是當柴一把火燒掉?你估計得應該無錯.現在茶餘飯後聊起來,得啖笑而已!
這個故事說明:快樂可以隨手拈來!


    评论者: 清化佬 评论时间:2011/11/8 16:06:29

  复,君柔、002君:20年前,本人仓促地离开松香厂时,将两张司农椅留在始兴。近来也有多位农友们提及两椅,我也曾多次寻找却毫无结果,可能己经被“焚琴煮鹤”了!但其形象(与结构、用料)还在我脑海里。如果有人创办《司农文物展馆》,我可以重做两张复制椅,供大家欣赏怀旧。


    评论者: 002 评论时间:2011/10/29 23:30:02

本人孤陋寡聞,今天才知道有這麼個"太師椅"的故事,想起官利生双眼放光,我都覚得挺有趣,當年司農有創意的人才確實不少,如塘厦肥仔所言,有照片嗎?不妨載上網,讓我們都見識見識.


发表评论  
 你的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请换一张 (输入计算结果,点击刷新验证码)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管理评论

 
charset=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