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司农情思   [关闭]
 
牧牛趣事(三)远去的呼唤

文章来源:创作  作者:清化佬  提供者:清化佬  日期:2011/11/30  察看次数:1503

       名词解释;芒秆(草)——中国芒(M.sinensis)在华南地区的一个物种,可长到两人多高。

      陈洞连队黄牛水牛混合放牧的形式,在实际操作时其难度慢慢地显露出来。黄牛:能耐热耐旱。牛鼻子小,嘴巴双唇薄而靠前,地上的长草短草都能吃到。水牛:怕热喜水。牛鼻子大, 嘴巴双唇厚而靠后,只能吃到长草而短草吃不着。有时吃饱了之后还要泡水降体温。夏日炎炎时,只愿泡在水里而不上岸吃草是常有的事。所以选择牧场时,附近一定要有水塘或溪流。初时我们都不在意,放牧路线按老规矩走∶陈洞口至上陈洞,再由上陈洞回到陈洞口。后来,发现牛儿吃不饱,特别是水牛沿路无草可吃,必须另辟蹊径找牧场。

      我与劳子是当时放牛班的男子汉,寻找牧场的任务理所当然地由我俩承担。我们由近及远,陈洞方圆两小时路程内的各处山坳的芒秆丛、阴森的原始树林、崎岖夹窄的山路、山涧湍急的水溪、向阳平缓的草坡、汙泥深不可测的沼泽草塘……都留下我俩探索的足迹。(这里要感谢范场长,他教会我们怎样走山路。)每当我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山坳牧场时都会欢喜若狂。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和李茹带领整个放牛班人员护送着牛群转场。看到牛儿们吃得滚圆滚圆的大肚皮,我们觉得颇有成就感。别看只有二十八头牛,它们就像二十八把不停地割草的镰刀。而且牛群是边吃边走的,牧草被前牛蹄踏过,后牛就不再吃了(牛不会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一个小山坳牧场,六七天就要退出历史舞台。渐渐地能开拓的牧场离陈洞己经超出了两小时的路程。牛群早晚来回赶路,实际在牧场的时间短了,甚至发展到:以牛王——大霸王为首,收牛时间到而拒绝往回走的就有几头大水牛(牛儿不会计算回家的路需要多少时间,只知道未到黄昏,当然不会放弃在嘴边的美味青草)。看着大霸王愤愤不平和霸气十足的样子,我脑海里灵光一闪——以牛管牛!也就是说;不将牛群强行地往回赶,而是让它们继续吃草,之后牛群由大霸王管着在牧场过夜,第二天清早起来它们就可以再继续吃草。在草原上,羊群有牧羊的犬管着。牧羊犬的任务:一是驱走野狼,二是保持羊群不散。常言道;老虎也怕水牛群。当时陈洞未发现过老虎的踪迹,只要牛王保持牛群不散就绝对安全。“以牛管牛”的主意一提出来,马上得到劳子支持和李茹赞同。

      以牛管牛∶第一是选牧牛的牛,大霸王当之无愧。第二是清点牛的数量∶二十八头,一头也不能少。牛儿在水里、在草坪上、在山坡边都容易清点,而钻进两人高的芒秆丛里的牛就难被发现了,我们只能看到芒秆叶稍上面偶有响动,是一头牛或是两头牛?是黄牛还是水牛?如果牛在里面不动,也不能证明里面就无牛。此时李茹提出∶可以训练牛儿听懂我们对它的呼唤。极好的主意!立刻一致通过。于是,每天黄昏收牛时,由我与劳子发出的宏亮男中音和李茹发出的嘹亮女中音,在山坳里不断地荡漾着,呼唤着牛儿结伴回家。目的是给牛儿一个条件反射。其实牛很懂人性,不到十天功夫,牛儿听到呼唤,都会从芒秆丛里走出,向我们走来。清点牛的数量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一切准备好后,整个放牛班一大清早全部出动,将牛群由陈洞口护送到远离陈洞而靠近黄竹山的地方——我们早就选择好的一个较大盆地牧场里。牛儿经过近三小时翻山越岭的艰苦路程,来到了它们眼中般若天堂的牧场,自然迫不及待地张口就吃。按计划放牛班其他人赶回陈洞,我与劳子留下,草草地吃了带来的干粮后就马不停蹄地干活——将盆地通往外面的各个路口分别用树木、大石、树杈等封堵,不让牛儿通过。同时也将来的路口封闭。一切完成后己是近黄昏了。然后,呼唤牛儿集中在一块草坪上清点∶二十八头,一头不少。最后我们在每头牛的颈部拍三下,表示好让它们安心在此过夜,便匆匆离去。山区太阳下山后天色马上就暗下来,我俩回到陈洞口山脊上时,己经是华灯初上了,(陈洞有一个小水力发电站,白天辗米晚上照明,还架有三盏路灯,在山脊上可以见到。我俩惊奇地发现,“光华轮”、发电站这一片,夜景象仙境一样朦胧而美丽。)李茹为我们在连队厨房留了热晚饭。

      第二天,我们三人不约而同地起得特别早,吃过早饭就直奔新牧场而去,要抢先在牛儿未分开吃草之前清点牛的数量。待我们赶到牧场时牛儿己经分开吃草去了,但在露珠满佈的草坪上,留下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干燥圆形痕迹,并且分布成一个大圆圈,它清晰地、准确无误地告诉我们∶牛群在此平安无事地渡过了一夜,而且大牛靠圈外小牛靠圈内,共二十八头。大霸王是称职的牛王。“以牛管牛”初见成效,真是皆大欢喜!为了万无一失,我们再次巡查并加固了各路口的路障,发现牛儿活动范围离路障还远着呢。又是一个金黄色的黄昏来临,我们三人并排地站在山坡上,向着对面山坳的一大片芒秆丛,齐声尽情地呼唤牛群。——啊啊啊啊啊、嗨嗨!(此处借用音乐中的节拍∶“——”是停顿两拍,“啊啊啊啊啊”是五拍,“嗨嗨”是两拍, ,如此类推。)——啊啊啊啊啊,嗨嗨!——啊啊啊啊啊,嗨嗨!只见芒秆丛里面开始有响动了,一头,两头,三头……牛儿钻出芒秆丛,开始向我们走来了。——啊啊啊啊啊,嗨嗨!——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咦?原来一头小黄牛不知是呼唤其母亲,还是回答我们的呼唤,哞哞地叫着向我们跑来。引得我们三人开怀哈哈大笑,共享着试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牛儿集中在草坪上,整整齐齐二十八头,一头都未少。——啊啊啊啊啊,嗨嗨!——哞哞哞哞!多么豪迈、粗犷、优美的四重唱!
   文章评论  (共 1 条评论)

    评论者: A 评论时间:2011/12/1 14:59:35

415:
他還是一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出色的看水佬呢!


发表评论  
 你的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请换一张 (输入计算结果,点击刷新验证码)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管理评论

 
charset=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