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迁进入江草后,我在一队驶牛。当时牛不多,特别是用来耙田的水牛只有两头。春耕大忙时,我耙田耙到脚软,而拉耙的水牛就更是“行路打倒褪ten(退)”。为了增加牛的营养和第二天能恢复体力,一队放牛班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煮牛粥(不是煮牛肉粥)。大米白粥煮熟后由队长彭日生亲自动手,将早已酿好的酒酿和鲜鸡蛋打入其中搅拌均匀,待冷却到合适温度后就用斜口竹筒盛粥,并小心地插入牛嘴里——喂(灌)牛。其实牛儿聪明得很,第一次尝到了美味之后,第二天就会自己低下头来,将一大盆的牛粥一口气喝个精光。(当时,我们的伙食是面豉(酱)加盐水拌白饭,白饭任食!)上了陈洞,我还是驶牛耙田,却未见煮牛粥。陈洞放牛班为牛增加营养,他(她)们钻进有两人多高的芒秆丛中砍下其嫩稍(003君称之为“茅笋”),用来喂牛。(其中之艰辛与喜悦,请欣赏003、CHAN TO、U+U等放牛班老前辈的精彩描述)据我观察,陈洞吃草的牛与一队喝粥的牛相比,毫不逊色。这使我联想到在黄陂农场(前为畜牧场)学习时,认识从荷兰引进的奶牛和用以喂奶牛而移植的牧草——象草。陈洞的芒秆草长有半人高时与象草十分相似,我就认定∶芒秆草就是陈洞的象草,其含有极高的营养成份。在选择牧场时就有意寻找芒秆草生长得茂盛的地方。
我和劳子为了寻找理想的牧场,常在大山里云游。却丝毫没有游山玩水的诗人那种闲情和飘飘欲仙的洒脱;而更象两个肩负使命的探险者,小心谨慎。我们不知道前方会有什么危险和意外。但好奇心的驱使,让我们天天都有新发现,总觉得每天从东方升起来的红日都是新的。一次,我们沿着阴森的山沟在树林中前行,发现前方有一分岔沟口。正想着往里走,便习惯性地回头望望,四处看看。突然,我们发现岔沟口边的树丛中,有一人高的一杆树杈,其上叉着一张四开大的被露水打湿的旧报纸,纸上面被人用木炭(又似黑墨水)划了一个大圆圈。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近少许,再仔细观察。一致认为:不是天上飘下来的,(不是美蒋敌特的空飘物)而是人为有意插在树杈上的标志。是什么意思?它要告诉我们什么?此时真是:四眼望两眼,两眼望单眼(本人四眼,劳子两眼,纸单眼)。文革那个年代,山里人都非常贫穷。有文化的人不多,有旧报纸的人就更少了。旧报纸在山沟里出现,而且上面留有明显的符号,这些都使我们立刻警觉起来:不祥之兆!觉得此地不可久留,便全身而退改道前行。事后才弄清楚:原来山里人打猎常在野猪出没处,安装有野猪炮、野猪夹(当时是违法的)。遇到细心的猎人会在其附近留有标记。设置机关地点离他家近的就晚上放置,第二天清晨收回。离他家远的就放置几天后才收回。此类机关其威力惊人∶野猪炮能把二、三百斤重野猪的半个头炸飞;野猪夹可以使陷入其机关的成年人小腿粉碎性骨折,而且如果无同伴的帮助,极难脱开其铁夹。幸好我俩善于观察,(幸好遇上细心的猎人,幸好潮湿的旧报纸还未脱落,幸好几天来未刮风下雨……)发现有异常就改道而行,才逃过了这一劫难!不至于云游变成“游魂”。
又有一次,天空上飘着毛毛细雨,我俩穿着农场发的大号塑料雨衣在山窝树林中云游。四周浓雾笼罩能见度只有几米,行进中发现前方白雾迷蒙处似躺着一棵大树,其后面似有两个牛崽子大小的黑影,一闪就无声地消失了。我俩并未感到有丝毫的恐惧,走近一看:一棵大冬菇树就在眼前!(当地对冬菇有严格的分类;春节前採的鲜菇称冬菇,用炭火烤干后称香菇。春节后採的鲜菇称春菇或春信,烤干后称香信。)春菇象鲜花一样在其树干、粗枝上密密麻麻地盛开着!原来,我们的到来惊动了正在吃春菇的黄麖。我们太兴奋了,立刻将雨衣脱下铺在地上,满树的春菇只留下个头小的,其余的一扫光。结果,我俩用各自的雨衣包裹着大包春菇满载而归,送到厨房。真是无巧不成书!当厨房农友正兴致勃勃地用两个竹箩装春菇时,“看水佬”又送来两三只钻进尼龙薄膜育秧田里,偷吃禾谷苗而被抓住的山鸡。当天晚饭,大厨师们用陈洞的山泉水烹调出来的“鲜春菇山鸡汤”,全队农友每人分得一大勺。尝—口,那个“鲜”啊,让我回味了三天!
转眼间“以牛管牛”己经几周了,牛儿个个身壮力健,浑身皮毛油润发亮。我们将近期需要用来犁耙田的牛送回陈洞而把大部分的牛留下。一天,李茹要将黄牛老黔婆也带回去,原来它快要生产了。那是“半边天”的份内事,只是有点放心不下:此大姑娘接生,绝对是头一回。两天后,果然一头小黄牛平安落地。安顿好小牛后,她又兴高采烈地来到盆地牧场。黄昏,我们清点牛儿数量时发现:多了一头!数错了?三人分别再数。千真万确,多了一头!!原来盆地牧场的牛群中,当天(或昨天晚上)一头黄牛又生了一头小黄牛。此时,这牛崽子正在其母亲身边欢蹦乱跳呢!时间不多了,我们还要在太阳下山之前赶回陈洞。在翻越盆地山口时,正好夕阳西下,漫天彩霞将西边半个天空打扮得如梦幻般美丽。我回望群山怀抱的盆地牧场:黄牛和水牛好像分别裹上金色和黛色的衣裳,在夕阳余辉照射下油光闪闪,时隐时现。太美了!我仿佛看见一个连接天边的翠绿色大玉盆,二十多颗金色的、黛色的珍珠在盆中慢慢地滚动着……在陈洞出生的两头黄牛崽一定要起个好名字,就叫“大珠”和“二珠”吧。大珠小珠落玉盆。
祝,大家圣诞节快乐!祝,司前农场的农友们2012年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