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者:江草新生代 评论时间:2012-2-5 23:37:29
昔年五月枫林中,朱颜鹤发相映红。上山下乡献青春,江草永铭知青情!
评论者:L 评论时间:2012-2-6 9:24:20
看到此照即产生一番联想:建议在江草此枫树下立一纪念碑,刻上司农人所有的名字,并在碑上刻铭由司农全体秀才所作精彩的诗一首。建成后集体回纪念碑旁照相一张,并将此照镶嵌在碑上更好,让世代江草人铭记这里曾有过的光辉历史。建碑所需资金由全体司农人集资筹集更具意义。此建议呈请筹备组征集意见并研究讨论其可行性。
评论者:U+U 评论时间:2012-2-7 0:35:35
L君,别的不说,在此选址万万使不得,树林壩处于江草河拐弯处,河水长期冲刷、侵蚀着它,每年山洪总要冲走最前面的若干棵大枫树,几十年来,当年茂密的大枫树林已前赴后继牺牲了不少,所剩无几了,多乎哉!(特别声明:这个哉字不是俗语)如果选址树下,说不定那一天在三水的北江下游就可见到你立的纪念碑了。
评论者:瘦骨 评论时间:2012-2-7 14:59:14
L君的主意不错,我本人赞成及支持,但果真要去做实在有很大的困难,农场现在已无体制,不象以前有场长,队长,指导员,政工员,党支部,团支部,事惰可以统筹办理.现在农友各散东西有如一盘散沙,或以"煲"聚亦只似是江湖,如果没有"盟主","长老"主事,事情则只能想想,说说罢了.
每年的聚会都有筹备组组织,在我心目中他们也就是"盟主"与"长老"了,他们都是在散场后政坛与商场上的姣姣者,希望L君可以请到他们.
另外选址我认为在江草小学为宜,让江草新生代永记这段知青历史.况且那里亦曾是农场中心.
评论者:L 评论时间:2012-2-7 18:23:12
看了U十U和瘦骨的建议,选在江草小学旁边较合适。如果江草将来成为旅游点,则建纪念碑意义很大,当地政府定会顶力支持,因为几十年前的真实历史会让江草增加知名度。何乐不为?纪念碑的成本不大,主要是碑的内容、大小的设计,建议邀请"江草新生代"参与,能让这个"不要忘却的纪念"在始兴永存应该是皆大欢喜。
评论者:L 评论时间:2012-2-7 19:11:09
建议纪念碑的大小、碑文等设计好后,交由江草新生代找当地人联系刻制,我相信新生代会顶力接受任务的。我此建议是在江草新生代的一句话"江草永铭知青情"得到的启迪。我相信德高望远的筹备组在考虑其意义后会欣然接受这个建议掀头再为大家办件实事、好事及有意义的事。如果此碑能建成,我有一个想法是:司农秀才的靓诗也可以石碑的形式树立在纪念碑两旁,会成为更佳的江草一景。
评论者:AJOHN 评论时间:2012-2-8 16:59:33
司农的知青岁月真是那么値得纪念吗?这只是我们当事人的情结而已,新生代会认为我们不知所谓。我们八十后的子女在理解上山下乡历史时已经会疑问:“谁叫你去的?叫去就要去吗?怎么你们那么听话?”让我们有点汗颜,又不知从何说起。更何况是面对00后的小学生,就算你怎样努力解说清楚五十年的前尘往事,我想他们也不会感动的。
所以无须选址江草小学,也没有必要给新生代带来压力,纪念碑建在自己心中就好。枫树壩就是我永远的纪念碑。
评论者:L 评论时间:2012-2-8 22:40:15
中国的知青历史不用我们向谁解释也不需要请求别人感动,它作为疯狂的轰轰烈烈的运动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理想当然地载入了中国的现代史。当今中央的领导人有不少也当过知青,我们作为该埸运动的一分子,希望为其留下一些痕迹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它的意义有多大?可行性如何是可以讨论的。只要有兴趣,我认为"难忘的岁月"网站的内容也可以编写成一本有骨有肉的知青史,留芳万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