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司农情思   [关闭]
 
野泳(三)寒谷魔咒

文章来源:创作  作者:清化佬  提供者:清化佬  日期:2012/8/21  察看次数:1579

      一九六七年冬,我煲在二、四队,而到瀑布深潭去游泳变得异常艰难。我们到潭中游泳必须沿沟溪边小路往里走,而飞泻下来的瀑布掀起冷风夹着浓浓的水雾,象下细雨一样向我们扑面而来,身上的棉衣很快就被打得半湿。冬泳上岸后最关键的是擦干全身,并且要马上穿上棉衣保暖,才不会冷出病来。我们目的是锻炼身体而不是摧残身体,瀑布深潭决不是冬泳的好地方,于是我们又开始到处寻找理想的地方了。

      有一次,我们在官利生家小木屋门前,斜向着上陈洞小路沿沟溪边的树丛间,用手拨开灌木杂草,发现仅容一人钻进的一个缺口。我们进入缺口穿过纵向约四、五米深的树丛,来到了一块椭圆形面积约八平方米平地上。此处三面被象伞一样的树木枝叶遮盖着,如果有人在外边的小路上走过,也极难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平地的靠右边在一人半高的树杈处有一根锄头柄被人用山藤,平平地固定在其上,平地的靠左边有一张打桩立地的用木棒组成卧举凳子,旁边有一旧石担。显然,我们来到了一个前人搭建的原始健身房里,穿过健身房沿着粗沙碎石路往前走数步便来到沟溪旁,此处位于一个山谷口,树木高大,茂林蔽日,古藤缠绕,溪水清冽,溪宽约五米以粗沙为底。往小溪上游望去,六、七米远处有四根直径40-50厘米粗的大树干,并排横卧叠架在溪流中。它们组成一个已被废弃的水陂头,溪水从陂头底下与树干间的空隙流过(山里人常用筑陂头的方法将溪水贮存并提高水位,开渠引水灌田)。但是,我们在陂头附近却找不到其引水的水渠,而且附近也没有水田,从陂头树木的腐烂程度推算,它已有四五年历史了。而经数年山洪冲不垮的原因是其原主人设计巧妙:四根树干的这一头并排地深深地插入沟溪边盘龙般的树根间,而在溪那边的另一头恰到好处地卡在一块有两人多高象小屋一样的溪边大石前,还有石头堆垒树干前。如此巧妙的工程其主人是谁?又有何用?……对了,如果我们前面走过的是健身房,那么这里就是游泳池了!我们欢喜若狂,马上找来稻草分别捆绑成若干个小团,再用废旧尼龙膜包裹着,将陂头底部、树干之间的缝隙全部堵上。在我们的努力下溪水被彻底截流,池中的溪水慢慢地上涨,最后从陂头最上面的树干漫过:一个最深处约一米半,最宽处约五米,最长处约十二米的山溪游泳池在我们手中复活了!(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健身房与游泳池原主人谁?是原二、四农友的集体创作?还是官利生个人独创?)

      自从有了冬季游泳池后, 我们每天清晨从温暖的被窝爬起来穿上棉衣就往外跑,到了健身房继续做热身运动:脱去棉衣举石担、仰卧在木凳上练卧举、双手紧抓树上的锄头柄做引体向上,双手撑在地上做俯卧撑。待全身发热后再进行游泳下水前必须做的准备运动。之后才换上泳裤来到池边,先嘴含一口冷水吐出,重复几次,然后用冷水湿四肢,再用湿毛巾擦遍全身,最后才能慢慢地下水。只要前面的准备运动做足,下水的形式可以各有不同:有慢慢地走到溪水中猛然蹲下的、有用双手捧起冷水“照头淋”的、有用冷水“拍心口(胸膛)”的。我和大部分人一样,站在池边树干上一跃而下,更有勇者老朱是从小屋般的大石头上面,一跃向下象箭一般地斜插入水中。而最精彩的数阿德了,他会一时技痒在大石头上面,往上一跃腾空而起,在空中来一个“燕子式”——双臂张开再合掌竖直入水,赢得我们满池掌声!美国佬特此命名为:“燕挺式”。的确,此姿势胸膛要“挺”得利害,而且入水后的动作也非常关键,决不能再“挺”了。要知道此时游泳池的水,最深处只有1.5米!一次,可能是“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吧,阿德的一个“燕挺式”之后,我们在远处望去发现他的“陆军头”左边靠后处多了二道白杆杆,立刻靠前细看,最后更正为:“二长一短共三道白杆杆,是池底的粗沙石擦的”。问他:“痛么?”他说:“不痛”。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机会欣赏到姿态优美的“燕挺式”(也叫“燕蜻式”——有待美国佬指正)了。

       冬泳最考验人的不是体质而是意志,能否勇敢地下到水里去是由意志决定的,而在水里能坚持多久才是由体质来决定。只要能下水,以后的一切就好办了。当然,全身受到冷水的强烈刺激,会使人皮肤肌肉与精神状态都非常紧张,有时我们也会感觉到岸上在树丛后面,又有一双神秘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然而,我们男子汉此时也来不及管那么多了,还是在寒冷刺骨的水中拼搏着,玩我们的,就当作是王母娘娘下凡选女婿吧,哈哈!……不久,一个传闻在我们中间传播开来:“山溪之水极寒,入骨髓。冬天嬉水之青少年,到三、四十岁时就会患上严重关节炎,卧床不起,也无药可治!”真的有那么恐怖?但不管是真是假,我们这些参加冬泳者的头顶上,就好象被一个魔咒牢牢地罩着,挥之不去。


   文章评论  (共 9 条评论)   更多评论  >>>    

    评论者: 清化佬 评论时间:2016/9/27 17:02:29

  想不到四年前的文章现在还有人赏脸,众人对文章的评论比文章本身更精彩。谢谢大家!
  文章提到的是五十年前的事了,可喜的是在司农五十周年聚会的日子里,我又与寒谷兄弟们相聚了。大家都将步入古稀之年,但人人神采飞扬、身强力壮。五十年前的“魔咒”对我们毫无作用。
  在最后的告别晚会上,老朱(朱光荣)舞台瑜伽功表演技惊四座,让人“拍烂手掌”!这就是我们的寒谷兄弟之一!


    评论者: 农友 评论时间:2016/9/21 8:21:22

文章好!评论精彩!


    评论者: 同路人 评论时间:2012/9/3 11:28:17

鹤龄兄,好一个羡煞人寰!当年的“健美先生”绝不是徒有虚名:老朱的发达胸肌成倒三角形、阿毛的八块腹肌成甴曱(蟑螂)肚、而练“手瓜起腱,食嘢唔使畀(给)钱”的肱二头肌是“健美“的必修项目。现在,农友们肩膀上的“苦力肌”,还留有“广阔天地”的烙印。


    评论者: fan jian min 评论时间:2012/8/29 12:08:34

在墨江河里冬泳,少年时期那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当有人放鱼炮炸鱼,那就再冷都照跳下去,能捡到几条鱼,那就别提多开心啦!前些年回去,看到被人为的破坏植被而致河床升高,原本宽阔的江面变成小溪流水,心里真不是滋味!还好,现在还是人为的拦河围坝,县城段屯积些许水,像那么回事,但下游就......想当年无休止的烂砍烂伐,真是罪过!


    评论者: 清化佬 评论时间:2012/8/27 15:26:44

    谢谢:裔端兄、鹤龄兄、U+U兄、后生可畏君、L君和常在河边站君的关心和指正,更感谢U+U兄与“常”君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二、四队兴旺热闹的动人画卷。我对当年泳池的建造者是满怀敬意的:在雨季里爆发的山洪能将石桥冲垮,能将水溪边附近扫荡得面目全非,而“池坚强”还在,其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文革时期写日记,等于在自己的脖子套上一条绳索)现在写的文章都是将某些记忆碎片拼凑而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能勾起农友们美好的回忆就好!能让《难忘的岁月》和“司农网”天天都那么热闹就好!如果众人在评论中确定泳池于1967年夏建成,此时农场应该开始进入逍遥期。我们在1967年冬“复活”泳池时,绝大部分人己经离开了农场,“人一走,茶就凉”泳池被荒废半年之久,小路被路旁疯长的灌木丛与杂草丛遮蔽了也不足为奇。记得重新开发陈洞时,我们要用柴刀开路上陈洞。再次感谢“常”君——新的脸孔参与评论。


发表评论  
 你的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请换一张 (输入计算结果,点击刷新验证码)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管理评论

 
charset=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