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司农情思   [关闭]
 
双(伤)孔(囗)桥 - 一个司农人心中永不愈合的伤口

文章来源:self  作者:y16  提供者:白头翁  日期:2012/12/22  察看次数:1614

   龍王發怒潮,毀我双孔橋,歿了范場長,地动山河搖!

   太震撼了,年青的司农失去其精明能干的旗手一范場長。天是那么黑,地是這样暗。雨是老天的泪,雷為他致哀,风聲萧萧在呼唤着亡灵…心情是如此的沉重!

   站在双孔橋边的高处怒望柔河,滔滔的山洪咆哮地奔流,它以雷霆万鈞之力,洶湧澎湃,勢如破竹。渾濁的黃水,一浪接一浪,瘋狂向雙孔橋扑來。而雙孔橋中間的橋躉恰好在河中央,擋著洪水的去路,水流更喘急了。其時,整條橋已經泡在水中,僅露出橋面。橋身的圓拱壁就像一道水壩,水往下孔走,多余的就往兩邊泛濫。暴洪里夾着大量樹枝.木頭与泥沙。而漂在水面的木頭更是像一根根木椿狂向橋壁撞擊去。

   不要説沙石筑的橋樑,就算是鐵鑄的,也抵受不了那無數的木樁,無盡的衝擊。突然,一個約五.六根木扎成的木排,乘着狂風,如脫韁的野馬飛浪而來,風助水勢,排借水威,無比的衝擊力向着橋壁猛撞。"呯"的一聲,整條橋晃動了一下,應聲塌下…,若是大單孔橋,就不應有此景了。三分天意,七分人禍!

   無論怎樣説,天文.水文.地理.時間.設計与施工都不准确,我們無意.無需亦無權去追究誰之過。橋塌了,樓倒了,人死了。留在司農人心中是永不愈合的一傷口!
 (注:當時之雙孔橋近小學一方的一孔已被昨夜的洪峰衝破,文中的情景是余下橋身大倒塌之寫照)


   文章评论  (共 13 条评论)   更多评论  >>>    

    评论者: L 评论时间:2014/10/20 11:55:28

一目了然:文章有内涵,有深意,回味。


    评论者: 一目了然 评论时间:2014/10/20 7:56:07

  Y16:你“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静下心来读书看报,很好!我在微信上发现一篇文章,有点意思。奇文共赏,现择录如下:
          《故乡》人物续 
  豆腐西施有个儿子自幼聪明孝顺,上学三天识字过万。三天后主动回家替母亲记账。
  一天晚上,豆腐西施到账房里看见儿子记账不用毛笔,而是在木梳齿尖处蘸上墨汁往账簿上横着刮。母问:何故?儿答:邻村万二狗赊了一板豆腐,儿正忙着记账。母问:学所用?儿答:第一天老师教“一”字,即一横。第二天老师教“二”字,即二横。第三天老师教“三”字,即三横。儿就明白了:“十”字,则拾横,“百”字,则百横。儿现在写“万”字就要划万横,用木梳比用毛笔又快又省事! 
  后来,豆腐西施有个孙子更聪明,自学成才。卖出一板豆腐记账;“一板豆腐”。 卖出两板豆腐记账;“一板豆腐,豆腐一板”。卖出三板豆腐记账;“一板豆腐,豆腐一板,一板豆腐”。故乡的双孔石桥,他说是:“单孔石桥,石桥单孔”。
  唉!不幸被九斤太言中了——“一代不如一代!”



    评论者: 瘦骨 评论时间:2013/1/11 13:54:50

一碗豆腐说出了真相,其实江草小学的倒塌与山洪无关,是连日的暴雨和打铁棚闯的祸.水位一直没有超过江草小学石脚的高度,而打铁棚的屋檐水一直在冲刷小学半腰的泥砖直至溶化而倒塌.(再者,据我记忆,江草桥是单孔桥,这么矮的桥,单孔与双孔在猛烈的山洪冲击下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评论者: 一碗豆腐 豆腐一碗 (后话) 评论时间:2013/1/10 23:47:29

     江草桥塌了以后,现场乱石参差,场领导派林永辉率瘦骨等人对其进行爆破整理,然后再填上石块,建成了所谓“水漫桥”,把陈洞河口几乎全堵住了,陈洞河水提高了很多,缓缓地从“桥”面上漫过。1969年的洪水来得更猛烈,水位漫得更高,但也没有超过江草小学的石脚的高度。


    评论者: 一碗豆腐 豆腐一碗 (四 评论时间:2013/1/3 18:43:42

     木排何来(四)江草河建桥处两岸不过十公尺上下,犯得着建双曲栱桥吗?如果当年真的是建了双曲栱,那么我们应该称之“涵洞”了。其实也无所谓计较什么单、双孔了,既然Y16君说:“…整条桥已经泡在水中,仅露出桥面……若是单孔桥……”难道木排到来时会乖乖地潜入水中从大孔通过?


发表评论  
 你的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请换一张 (输入计算结果,点击刷新验证码)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管理评论

 
charset=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