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渡中秋
48周年司农聚会余热还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将至,不知道农友们到农场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是怎样渡过的,而我是在司前街上独自一人过的。
1965年9月5日我们司农274人乘火车到韶关,恰好遇到韶关市全市防空演习,我们被安排到韶关师专校园内,那儿也不许去。韶关市有关部门开会欢迎,请我们吃了几次免费大餐。之后,再乘汽车到始兴县城,也开了欢迎会,我们又吃上了免费大餐。待到了司前街刘屋大围安定下来,吃上每人一钵三两米的蒸饭外加一小勺水煮官达菜时,己经是9月8日的事了。我们年青人适应环境能力强,又自誉为无神论者。所以当发现刘屋大围上下楼木梯转角位,距离人身高约半米高处,架着的数口黒色棺材时也不会大惊小怪,真佩服十五六岁的农场小女生们。其实,晚上我跑步上下此处木楼梯时,耳边传来的咚咚声仿佛不是来自脚下,而是来自头顶上。怪吓人的!
9月15日听说是发工资了,第一个月为试用期,月薪13元整,预扣除伙食费8元。每人只要在工资总表上找自己的名字,在其后面空白处签上大名,5元钱就拿到手了。平生第一次用自己汗水攒来的几个钱,几天来却弄得我心痒痒的,狠下心来将它花掉才能安心。
星期天,我独自一人到司前街闲逛,在小百货商店购得肥皂、牙膏、信封、信纸、邮票等一大堆必须品后还有余钱。心有不甘的我在小店内左瞄瞄右瞧瞧,最后发现近在眼前的柜台上广口玻璃瓶内,有几个不知道存放了多少天的糠黄色糙厚饼。一问才知道是当地生产的月饼,哦!原来中秋节己经到了。当时国家法定节假日没有中秋节,农场不放假也不安排活动,而且又临近国庆节。国庆才是国家的节日,大张旗鼓地庆国庆是各级政府部门的事。中秋节是民族民间的节日,张灯结彩大搞贺中秋是商家们的事,文人墨客也乐在其中。广州是个商业城市又是广东省省会,我们习惯了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的中秋节,看惯了油光闪闪的广式月饼。而司前只是粤北山区的县下属公社(镇)的所在地,山区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人们最关心的是食盐与火柴,当然文人也不会来这里凑热闹。中秋节擦肩而过,我们却浑然不知!
注视着玻璃瓶中那些与广式月饼相差悬殊的本地产月饼我毫无食欲,却不禁回想起在广州时,一家七口团圆过中秋佳节温馨的情景。我父亲当会计,母亲是护士,兄弟姐妹五人中我是老三。我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弟一妹。我常和姐姐开玩笑说:“我哥姐弟妹都有,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反而我成了多余的。我是原子核最外层的自由电子。”……这不!“自由电子”独自一人自由震荡到司前街上来了。
谁说一人不能过中秋?我将余下的工资买了一个月饼,双手拿着月饼送到嘴边,闭上眼睛张大嘴巴就狠狠地咬上一口。张开眼睛一看,原来是皮厚馅少的椰丝椰蓉月,为什么在厚厚的月饼皮里还可以抽出长长的细丝来?是当地特产?也不多想了,糊里糊涂地几口就将月饼吃完了,也尝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当天晚上我就开始拉肚子,一个星期后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完美地结束了我一人渡中秋的奇异经历。(完)
祝农友们阖家团聚欢渡中秋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