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司农情思   [关闭]
 
《纪念陈幼文》

作者:黄国祥  提供者:dengyiduan  日期:2013/11/20  察看次数:1488

       十三日农友聚会,得知陈幼文去世的消息。关于她生病的事,我七月已有所闻,现在才知道,早在三月,她就不在人世了。
      看到网上她的照片围满鲜花,显得雍容华贵,我明白她不愿过早让人知道它生病及去世的讯息。她很爱惜自己的形象,不让大家看到病容,所以,留在我印象之中的陈幼文,是一个高贵而又美丽的西关小姐,一如既往。
      作为一个西关小姐,光有美貌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当的文化修养。我与陈幼文的交往主要是在司前农场,直到散场、各奔东西;对于她的美,我只能仰视,而能够跟她有所交流的,是在文化方面:关于文化知识、读书以及艺术等的见解。接触多了,也就无所不谈。
      她自幼能背诵唐诗三百首,这不奇怪;令我佩服的是她能背诵《藤王阁序》,我曾尝试而做不到。所以,读诗词碰到不懂的字,我就去请教她。
      关于读书,是和她交流最多的。有一天,她建议我不要光读古书,要多看看外国书、外国小说。当时是文革时期,哪里找外国小说?我请她趁探亲假之机从广州带些外国书来,她果然给我带了两本书,一本是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本是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了许多外国书之后,我得承认,这两本书是进入外国文学殿堂的绝好启蒙书,我也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地阅读外国小说。她还不时向我提一些问题讨论:哪个人物写得最好?那段情节印象最深?从此,我开始了对西方艺术世界的探索了解,并扩展开来,延至西洋美术、音乐。自此以后,我介绍别人阅读西方文学作品都从这两本书开始。后来我阅读了更多的外国作品,如傅雷译的巴尔扎克、罗曼罗兰,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还有雨果、托尔斯泰、卢梭等作品,在浩如烟海的西方典籍中,陈幼文为我投下了第一缕文学之光。
      其次,我从她那里得益的是临帖写字。她借给我一本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当时正值书荒。得如此一册名帖,喜不自胜,每日中午援笔铺纸,临帖不歇。前后约一年功夫,直到散场,我才把字帖还给陈幼文。到后期,字帖中的每个字的字形、笔划、及在字帖中的位置、大小等都了然于胸,我写的字体就不止上了一个台阶。飘逸、隽朗华美的文辞每天都在笔下流淌,王羲之的整篇《兰亭序》也能倒背如流了。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於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以上几句,是《兰亭序》中最后的几个总结的抒情、发挥的句子,以前我每天临帖到此,都会奋笔疾书,或停笔凝思、玩味。现在借来,连同文章一起,纪念陈幼文。


   文章评论  (共 2 条评论)

    评论者: 邓肇玲 评论时间:2013/11/20 14:18:25

高雅、美丽的陳幼文,太可惜!但留给我是美好的一切! ! !


    评论者: L 评论时间:2013/11/20 9:34:52

看完该文,我的眼泪又一次哗哗地往外流。是的,幼文是一位善良、内敛,行为仪表高雅、得体的很有修养的典型西关女性,她给我良好的印象。她说等病好了再去喝茶,她为了不打扰农友,不让农友去看她,这是何等高尚啊,她至死也忍着巨病(肠癌),她把美丽的一切留给了人间。陳幼文,我爱你! ! !


发表评论  
 你的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请换一张 (输入计算结果,点击刷新验证码)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管理评论

 
charset=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