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司农情思   [关闭]
 
在司农过大年(下)

文章来源:创作  作者:清化佬  提供者:清化佬  日期:2014/2/14  察看次数:1231

                                       在司农过大年(下)

      初到贫穷落后的粤北山区,人们常常会看见一种奇特的景象:黄昏时分,如果你站在山上往下看,座落在山坳里的山村,没有袅袅炊烟升起,而整个山村上空却飘浮着一层雾霭一样的炊烟。如果你请教有经验的山里人,他可以从炊烟中判断出此山村,人畜是否兴旺。如果你与他能再走近些观察,他可以从各家厨房瓦片颜色的微小变化中,判断出那家较贫穷,那家较富裕。要知道其中奥妙,只要你走进山村的厨房内一看,再想想就全明白了。粤北高寒山区,山村的厨房没有高高的烟囱,室内的柴草土灶让炊烟升上房顶,再从扣盖着的瓦片间隙中,慢慢地散向天空。或在柴草灶后面土墙一人高处留一个缺口,灶台后面一段短短的烟囱将炊烟从缺口道出室外。

      “游屋炮楼”厨房在大围内的一侧,当我来到厨房的过道时,就听见里面传出阵阵的欢笑声,站在门外往里看,只见厨房内热气腾腾,“主厨”H(凌禄兴)双手拿着一把长柄镬铲,在蒸汽升腾的大铁镬里不停地搅拌着。灶台边及案桌旁或坐着、或站着,挤满了正在包饺子的帮厨女生们,我这个迟来的男生难有立足之地。如果此时我们还在广州,行走在大街小巷里会闻到炸油角的阵阵飘香,也许女生们会相约三、五好友,你帮我、我帮你正在家中包油角呢。

      我在门外当了一会儿“旁听生”,正要转身离开,从厨房里传来一阵骚动声。只见林队长挤身出来往外跑,不一会手拿着一副羽毛球拍回来,挤了进去。这次引起骚动更大了,只见几位女生围着他,有的抢球拍、有的抓他的衣袖就是不松手。原来大镬水开了,饺子也顺利下镬了,到该捞饺子时才发现厨房里没有笊篱!情急之下林队长要用羽毛球拍捞汤中的饺子。当然会受到众人的阻拦了,一人难敌众女将,只见他返回身来,又往外跑。一会儿,他手里拿着一只崭新的竹畚箕回来,在众人勉强同意下,畚箕当作笊篱用,飘在汤面上部分饺子也张嘴笑了。然而,另一大镬正煮着眉豆粥,先时上下翻滚,后来波澜不惊。最后发现粘镬底,焦糊了!

      冬天,在高寒贫穷的粤北山区,没有电灯,晚饭时间都被提前了。我们年夜饭很快就开始了,每人分得一口盅眉豆粥和一兜(小盆)水饺子(其中有一、二个笑口饺)。吃着最具特色的“啡味眉豆粥”和“竹箕笑口饺”,我们都很开心。或许,它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人人朝气蓬勃,个个笑口常开。年夜饭后,队里的文娱节目很简短,我参加了男声四人小组唱:《真是乐死人》。最后,有一个好消息:“驻在江草小学的基建队今晚开篝火晚会,欢迎大家参加”。

      我们一行数人来到了小学围墙内,场地己经打扫干净,中间架起了一人多高的塔形柴堆,还未有基建队的农友前来欢迎。哦,我们来早了。不一会,只见他们三三两两相继而来。这次篝火晚会属于自由活动吧?还是自由些好。待到增至有三、四十人时,我们围着柴堆成一圈,席地而坐。天色已晚,主人们点燃了木柴,篝火晚会就正式开始了。我们先玩“击鼓传花” 即:鼓响花传,鼓止花停。花在谁手中,谁就站起来表演一个节目:唱歌、跳舞、讲笑话……等等都可以。如果那位自称缺乏艺术细胞,学几声公鸡打鸣或小狗叫也欢迎。鼓声响响停停,农友们各显神通,别出心裁的精彩表演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和阵阵的欢笑声。篝火越烧越旺,映红了我们年轻的脸。晚会气氛浓烈起来,“传花”不灵了。原来有些农友要主动表演,到手的“花”就不再传出,待鼓声止时站起来高歌一曲。之后,你唱罢来我登场,晚会进入了高潮。

      随着二、四队等农友的陆续到来,小学围墙内晚会现场人声鼎沸,人们再也听不清楚表演者的歌声了。于是大家站起来围着篝火成一圈,手拉着手跳起了集体舞。之后参加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变成两圈、三圈……晚会进入了最高潮。我们唱着跳着……篝火慢慢熄灭了,地中间只留下一片红红的炭火。最后我们借着炭火之光,依依不舍地离开会场。外边寒风凛冽,夜己深了。

      这是我第一次在司农过大年。没有燃放烟花爆竹,也没有贴红红的春联;身边没有父母亲人,更没有压岁钱;农友们之间没有互相恭贺、也没有送上祝福。但过这特别的年,使我终生难忘。因为,我己经融入一个欢乐的、人人以诚相待的大集体中,品尝到大家庭里过年的浓浓年味,也建立了农友间的感情。也许,这份农友情将伴随我度过以后的日子。

(全文完)

      本文只凭个人记忆,如有错漏,在所难免。请农友们多多指正,共享回忆的乐趣。

祝,农友们同学们(包括肥仔):元宵节快乐!情人节快乐!


   文章评论  (共 8 条评论)   更多评论  >>>    

    评论者: 肥仔 评论时间:2014/3/8 3:05:59

老同学,你好,以你所言,此诗不是你写,以我当时身份应不敢写,能写到黑板高处,班中应有两人可以。我曾问过蔡同学,他也没有确实答案。记得此事当年也是不了了之,哈,哈。老同学多写些回忆录吧。希望有日同你相聚再细细回忆。只要有希望,以后之事就是等徒了。不如写诗;回忆知乐乐如斯,个中真味你我知。何须捡点往来事,不妨提笔再写诗。


    评论者: 清化佬 评论时间:2014/3/6 16:26:37

感谢ZengShu、L君及幻想下等农友对文章的认可。
肥仔:首先,“学长”之称不敢当,同学相称最贴切。
      其次,读了老同学的《回忆知乐》,使我突然想起了五十六年前的藏头诗《谭XXXXX》(诗中文字我还记得)。1958年我们在广州市四中读初中一年级,上课前黑板上就有此诗,是老师进教室、同学们起立时的那一刻,蔡XX冲到黑板前用粉擦擦掉的。当时,他是值日生?诗是竖着写的,最上面的字蔡XX伸长粉擦才能擦得着。如果此诗作者另有其人,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一个是作者,自己在纸上写着玩;另一个是代笔,要玩就玩大的,大笔一挥写上黑板了。如果猜不对,请老同学再作提示。


    评论者: 肥仔 评论时间:2014/2/18 1:40:32

往事点会如烟,回忆先知乐趣。回想当年景难忘,忆起旧时情未央。知道青山常呼唤,乐见学长有文章。


    评论者: 幻想下 评论时间:2014/2/17 21:19:37

L君:  如果沒有文革,我們有四年的戶口保留証,四年后的1969年,我們巳全部返回廣州市印印腳或是大展拳腳啦! 想當年我們才20出头,前途真的無可限量.........哈哈........


    评论者: L 评论时间:2014/2/16 16:02:54

看完淸化佬的文章有一种让人思绪万千的感觉。文章写得很好,谢谢你。司前农场是当时的省委书记陶鋳同志坐飞机親自为我们选择接受锻炼的地方。到场不久过的中秋节、省里派慰问团给我们帶来的关心和温暖、司前农场的第一个春节的安排…都给农友们留下美好的回忆,我有时会想:我们是文革前上山的,和文革后的不太一样,如果没有文革的冲击,农场的命运会如何?……?……


发表评论  
 你的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请换一张 (输入计算结果,点击刷新验证码)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管理评论

 
charset=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