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农过大年(下)
初到贫穷落后的粤北山区,人们常常会看见一种奇特的景象:黄昏时分,如果你站在山上往下看,座落在山坳里的山村,没有袅袅炊烟升起,而整个山村上空却飘浮着一层雾霭一样的炊烟。如果你请教有经验的山里人,他可以从炊烟中判断出此山村,人畜是否兴旺。如果你与他能再走近些观察,他可以从各家厨房瓦片颜色的微小变化中,判断出那家较贫穷,那家较富裕。要知道其中奥妙,只要你走进山村的厨房内一看,再想想就全明白了。粤北高寒山区,山村的厨房没有高高的烟囱,室内的柴草土灶让炊烟升上房顶,再从扣盖着的瓦片间隙中,慢慢地散向天空。或在柴草灶后面土墙一人高处留一个缺口,灶台后面一段短短的烟囱将炊烟从缺口道出室外。
“游屋炮楼”厨房在大围内的一侧,当我来到厨房的过道时,就听见里面传出阵阵的欢笑声,站在门外往里看,只见厨房内热气腾腾,“主厨”H(凌禄兴)双手拿着一把长柄镬铲,在蒸汽升腾的大铁镬里不停地搅拌着。灶台边及案桌旁或坐着、或站着,挤满了正在包饺子的帮厨女生们,我这个迟来的男生难有立足之地。如果此时我们还在广州,行走在大街小巷里会闻到炸油角的阵阵飘香,也许女生们会相约三、五好友,你帮我、我帮你正在家中包油角呢。
我在门外当了一会儿“旁听生”,正要转身离开,从厨房里传来一阵骚动声。只见林队长挤身出来往外跑,不一会手拿着一副羽毛球拍回来,挤了进去。这次引起骚动更大了,只见几位女生围着他,有的抢球拍、有的抓他的衣袖就是不松手。原来大镬水开了,饺子也顺利下镬了,到该捞饺子时才发现厨房里没有笊篱!情急之下林队长要用羽毛球拍捞汤中的饺子。当然会受到众人的阻拦了,一人难敌众女将,只见他返回身来,又往外跑。一会儿,他手里拿着一只崭新的竹畚箕回来,在众人勉强同意下,畚箕当作笊篱用,飘在汤面上部分饺子也张嘴笑了。然而,另一大镬正煮着眉豆粥,先时上下翻滚,后来波澜不惊。最后发现粘镬底,焦糊了!
冬天,在高寒贫穷的粤北山区,没有电灯,晚饭时间都被提前了。我们年夜饭很快就开始了,每人分得一口盅眉豆粥和一兜(小盆)水饺子(其中有一、二个笑口饺)。吃着最具特色的“啡味眉豆粥”和“竹箕笑口饺”,我们都很开心。或许,它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人人朝气蓬勃,个个笑口常开。年夜饭后,队里的文娱节目很简短,我参加了男声四人小组唱:《真是乐死人》。最后,有一个好消息:“驻在江草小学的基建队今晚开篝火晚会,欢迎大家参加”。
我们一行数人来到了小学围墙内,场地己经打扫干净,中间架起了一人多高的塔形柴堆,还未有基建队的农友前来欢迎。哦,我们来早了。不一会,只见他们三三两两相继而来。这次篝火晚会属于自由活动吧?还是自由些好。待到增至有三、四十人时,我们围着柴堆成一圈,席地而坐。天色已晚,主人们点燃了木柴,篝火晚会就正式开始了。我们先玩“击鼓传花” 即:鼓响花传,鼓止花停。花在谁手中,谁就站起来表演一个节目:唱歌、跳舞、讲笑话……等等都可以。如果那位自称缺乏艺术细胞,学几声公鸡打鸣或小狗叫也欢迎。鼓声响响停停,农友们各显神通,别出心裁的精彩表演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和阵阵的欢笑声。篝火越烧越旺,映红了我们年轻的脸。晚会气氛浓烈起来,“传花”不灵了。原来有些农友要主动表演,到手的“花”就不再传出,待鼓声止时站起来高歌一曲。之后,你唱罢来我登场,晚会进入了高潮。
随着二、四队等农友的陆续到来,小学围墙内晚会现场人声鼎沸,人们再也听不清楚表演者的歌声了。于是大家站起来围着篝火成一圈,手拉着手跳起了集体舞。之后参加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变成两圈、三圈……晚会进入了最高潮。我们唱着跳着……篝火慢慢熄灭了,地中间只留下一片红红的炭火。最后我们借着炭火之光,依依不舍地离开会场。外边寒风凛冽,夜己深了。
这是我第一次在司农过大年。没有燃放烟花爆竹,也没有贴红红的春联;身边没有父母亲人,更没有压岁钱;农友们之间没有互相恭贺、也没有送上祝福。但过这特别的年,使我终生难忘。因为,我己经融入一个欢乐的、人人以诚相待的大集体中,品尝到大家庭里过年的浓浓年味,也建立了农友间的感情。也许,这份农友情将伴随我度过以后的日子。
(全文完)
本文只凭个人记忆,如有错漏,在所难免。请农友们多多指正,共享回忆的乐趣。
祝,农友们同学们(包括肥仔):元宵节快乐!情人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