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登饭池嶂观日出
1969年秋,我曾与司前农场的农友们,夜登饭池嶂观日出。四十五年过去了,却至今未忘。
如果你想知道饭池嶂在哪里?请打开2005年版《广东省文通旅行图》,在正北部很容易就找到始兴县,沿公路南下49公里是司前镇,司前镇往东13公里就是海拔1145米的饭池嶂(“1145△饭池嶂”是广东省与江西省分界的山峰)。从1965年9月开始,司前农场274名广州知青在饭池嶂脚下广东一侧,一处名为“江草”的山旮旯里开路、建屋、垦荒、耕耘近六年,农场里的陈洞生产队,用茅草搭建的宿舍就在离饭池嶂主峰约3公里,海拔460米的山岰里。我们成了山里人,饭池嶂是我们的邻居与朋友。
刚“上山下乡”时,我们活泼开朗,热火朝天地开垦、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农场。一年后,史无前例的浩劫将一切搞乱,1968年8月工宣队来到了农场,头头们要在花季年华的知青群体中,挖出几个“埋藏得更深的阶级敌人”来。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使我内心非常忧郁、万分压抑,感到精神快要崩溃了。幸好我们都爱山,星期天到大山里去游山玩水是减压的良方。尤其是陈洞队得天独厚,假日里约上三五知己,登饭池嶂“不到长城非好汉”半日游是一大乐事!当然,也不乏巾帼须眉的女汉子,其中有大无畏者提出:夜登饭池嶂观日出。居然获得众女汉子热烈响应,我和劳子被“抓壮丁”当向导。“嶂:形势高险象屏障的山。”为了安全些,我俩选择从饭池嶂南坡登顶,此路线较长,但坡较缓。并且我们提前一天去探路,从宿舍出发后,往南先爬上上陈洞,再往东一直走到饭池嶂南坡下面,然后朝着东北方向爬坡,爬上了一坡又一坡……直到饭池嶂之巅,最后原路返回。
众人登嶂的当天,一切个人用品自备,凌晨3点起床集合后马上出发。大家都有几年山区生活与劳作经验,也曾多次参加大队伍晚上登山灭火。然而,我们约十人组成的小队伍,夜登顶海拔1145米高的饭池嶂还是头一回。我提出:如果无特殊情况,一不要打开手电筒,二不要说话。我和劳子走在最前面,登山队伍借着星光和时隐时现的月光,跨溪流、穿树林、钻茅丛、攀陡坡,耳朵辨别着风吹树叶和脚踏在落叶与杂草上发出各种不同的却有规律的沙沙声。经过近两小时不停地爬坡走路再爬坡、手脚并用地爬坡……凌晨约5点我们安全地登上了饭池嶂之巅。这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分散开来自由活动,我和劳子完成了任务,都获得“奖品”——两个熟芋头。我找到一处避风的大草丛边,席地而坐,静静地等待东方日出。
“高处不胜寒”阵阵山风吹来,有几分寒意。空气中飘浮着浓浓的原始森林气息,使人心旷神怡毫无睡意。身旁草丛中有两只秋虫:咝——,咝——地响,远处树林一只夜鸟:嘟——,嘟嘟——地叫。头顶上的天空像漆黑色天幕,上面挂着大大小小眨着眼睛的星星,月亮却不见了踪影。慢慢地天幕变成了灰色,星星闭上了眼睛,秋虫与夜鸟停止了叫鸣。万籁无声,风停了,群山好像也屏住了呼吸。我们都站起身来面朝东方,在正东的天际云海间有一丝红霞,红霞越来越宽,越来越红。中央有一小半红唇露出,红唇下面一小半红鲤鱼头逐渐浮现。一会儿,一颗巨大的红珍珠从红鲤鱼嘴里吐出,云海立刻涌动起来托着红珍珠,越托越高。红珍珠变成橙红色,并且开始发光。一层薄薄的金光迎面洒来,我们一张张兴奋涨红的脸,镀上一层美丽的金光。我们欢呼着,有人在山顶上来回狂奔。太阳也兴奋起来,放射出道道金光。在挺拔着脊梁的饭池嶂下面,群山的尖尖处也镀上了金光。太阳从云海里冉冉升起,金光慢慢变成了白光。云海轻轻地卷起,轻轻地散去,山风又开始吹起,没有了寒意。吱吱喳喳、叽叽嘎嘎……树林中早起的小鸟开始它们快乐的多重唱,又好像在争先恐后地告诉群山,是它们的歌声唤醒了太阳。
我默默地想:爱山就要有山一样的脊梁;不奢望以后能鲤鱼跃龙门,只希望现在能翻翻身子,舒展一下筋骨;深信只要选对了目标,在黑暗中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们,才有希望迎来第一缕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