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司农情思   [关闭]
 
江草微历史——好书《江草村志》

文章来源:创作  作者:清化佬  提供者:清化佬  日期:2015/12/7  察看次数:1014

                          江草微历史——好书《江草村志》     

    始兴县司前镇《江草村志》由中共江草村支部、江草村民委员会编,游步台著。江草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游步台的故乡。《江草村志》文字10万余,图文并茂。2015年元月完成。我有幸在2015年9月5日参加司前农场五十周年大庆,回访江草时获村委会赠送一册。原司前农场就在江草村范围内,近六年的农场知青生活,这里的山山水水,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给我有一种亲切感。同时江草被农友们称之为第二故乡。现在我喜得《江草村志》,如获至宝。

    一些《地方志》、《县志》,我查阅过,而《村志》却是第一次看到。江草,人杰地灵,现在又盛世出村志,真让人开心。《江草村志》包罗万象,只要是村里曾发生过大事、要事都记载下来。保持了历史真实性;又赋予知识性、趣味性。我仅节选部分精彩章节,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也为公众认识历史提供另一种角度。

    一、还原历史,梳理历史。江草在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搞“大跃进”全国都一样。到处是:“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天梯”,“人民公社大锅饭,吃饭不要钱”的政治宣传。那时我在广州四中读初一,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当年毛主席视察过的广州市郊《棠下人民公社》,我在公社饭堂窗户外看到社员们手捧大碗白饭,正一口口地往嘴里塞呢!米从何处来?我也能进饭堂吃饭吗?这些我曾思考过。但后来参加学校的“大炼钢铁”,高中生炉前炼钢,而拾废铁、造煤球是我们初中生的任务。每天乱哄哄的,就把农村“吃饭不要钱”的事,给忘了。而《村志》中,江草村的历史是:“……1958年冬开始群众普遍吃不饱;没吃了,1959年又‘反瞒产’搜刮社员家中存粮,‘共产风’共到了家庭……”而在没有发生自然灾害的江草:“……1959-1960的公社化初期,江草水稻产量跃入最低谷”。“1958年人口总量约500人。1961年人口不增反降,总数约450人……”它梳理了历史了得出:“人民用脚来投票。”

    二、替以前的传闻、谈话调查找到了文字的印证。我在《难忘的岁月》网,曾在《评论》中讲到,文革时期进驻农场的工宣队组织“忆苦思甜”大会,请来了几位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轮番上台“忆苦”,其中一位老妇说:“日本仔来时我们好苦啊,而“大跃进”时更苦!”此言一出。她马上被大会主持又拉又推地赶下台。之后,我又在文章《劏猪感友恩》中提到 “……挥动着皮鞭子的大跃进干部……”而《村志》中,江草村历史是:“……1958年冬起,强迫社员‘开夜工’已是家常便饭,有的夜工甚至‘开’到凌晨一二点钟……有的干部以敢于打骂社员来表现自己的‘斗争精神’……发牢骚讲怪话的,轻则骂、重则打,直至送公社劳动教养。……规定学生每人每天交牛粪一粪箕,交不上,下令食堂不给饭吃……”印证了:“历史,人民来写。”

   三、替我们回答了,“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留下了一条七公里可以通汽车的公路、几百亩水稻田、三十多头耕牛、几千平方米的泥砖瓦房、一座建筑中的水电站、一座装满禾谷与花生的粮仓、一间鎅木厂……。我们带走些什么?每人两块用上山下乡时我们自己的《安置费》购买的床板!或许,只讲物质的可能有点俗气,再来讲精神上的。从《村志》中,专章另述“第五章 司前农场”。可以说是超“贵宾”待遇了,而且所记载的客观、真实。我们留下的是江草村民与广州知青五十年来的浓浓司农情。

   现在还有人探讨,当年我们上山下乡是对了呢?还是错了呢?是“不堪回首”?还是“无怨无悔”?我认为:上山下乡时我们是一群初出校园的青少年,要走向社会。就象是初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不是要歌唱;学步的幼儿第一脚跨步,不是要方向。为什么一定要为婴儿的啼哭定调,为学步的幼儿规步呢?又有谁能说得清,我们那一声“啼哭”是不堪回首?那一脚“跨步”是无怨无悔?

  《村志》告诉我们:政治是政治,历史是历史。狂热的政客们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往往“氧化”了历史,而心存良知的人有义务,将被“氧化”的历史还原回来。 

   谢谢江草,谢谢游步台老师为我们编了一本好《村志》。      (完)


   文章评论  (共 3 条评论)

    评论者: 新朋友 评论时间:2017/10/14 11:49:38

此文很值得一读!


    评论者: L 评论时间:2015/12/11 11:48:57

这二个问题真是一言难尽啊。麻君推荐今年的二句金言,(有关“氧化还原论”和“啼哭论”)不只是今年的金言,我想它将会成为历史上永远的金言,因为它涉及的广度和深度实在太大了,它是中国人民世代难忘的伤痛,它将成为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家们永远的研究课题,愿一切亲身经历者(均为老者)能把自己亲眼见闻的事实和感受写出来,说出来,留作史料让后人评述吧。最近于幼軍在中大开讲的第一课就是文革的起缘...,他是全国第一个敢吃这只螃蟹的专家,但愿他能把这块硬骨头啃开!


    评论者: 黄大麻子 评论时间:2015/12/10 12:38:05

金句点赞: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金句:“政治是政治,历史是历史。狂热的政客们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往往‘氧化’了历史。而心存良知的人有义务,将被‘氧化’的历史还原回来。”——简称为《氧化还原论》:讲述的是政治与历史的关系——精辟。
   二、关于《知青》的研究与争论还没有停止,人们对文革前上山下乡的知青,关注也不少。金句:“我认为:上山下乡时我们是一群初出校园的青少年,要走向社会。就象是初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不是要歌唱;学步的幼儿第一脚跨步,不是要方向。为什么一定要为婴儿的啼哭定调,为学步的幼儿规步呢?又有谁能说得清,我们那一声“啼哭”是不堪回首?那一脚跨步是无怨无悔?”——简称为《啼哭论》——客观。
   我认为《氧化还原论》与《啼哭论》两金句,都可以成为今年《原著十大金句》的提名。



发表评论  
 你的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请换一张 (输入计算结果,点击刷新验证码)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管理评论

 
charset=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