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者:
小不点
|
评论时间:2012/2/16 4:25:44 |
|
|
24岁才70斤的那位小子不是最有机会到垦荒队里蹭饭吃的角色吗?怎么竟然24岁才长了70斤骨血皮肉呢?不过老天爷到底还算公平,虽然当年让他24岁才长70斤而号称瘦骨,但却在他“奔六”“奔七”的年头还给他24岁的前程与42岁的壮健。看来世事真的无绝对,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人,往往会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
评论者:
瘦骨
|
评论时间:2012/2/16 17:18:26 |
|
|
全国在"三面红旗"下饿死应该有上亿人,光是四川省的统计就有一千万,我们始兴县饿死500余人,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我当年在始兴县城郊铁木社认识一该社领导,当时尚在铁木社做学徒的黄德洪对我说你知他是谁吗?他原本是始兴县的农业局长,犯了错误,弄下来了,我问犯了什么错误?黄说三年灾害时始兴饿死人,有一条村全村人死光了,变成废墟.哦!原来是替罪羔羊.
|
评论者:
画饼充饥
|
评论时间:2012/2/17 0:47:32 |
|
|
当年二片发生过一件跟工宣队以及吃饭有关的事。一个夏天的晚饭时间,人们在饭堂外的空地上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吃饭聊天。其中有人好象是谈论鸡蛋该怎么煮才好吃,反正话题中的东西比我们盘中的要好吃多了。大家津津有味地从话题里抽取想象中的味道和营养,然后往肚子里送。读过书的就是不同,书本里的“画饼充饥”给派上了用场。突然一阵急速的哨子声打断了我们把精神变物质的转化,大家急忙跑到集合地点排好队。一个从三片(不确定)过来的工宣队员很恼火地大声向我们训话,原来刚才的谈论让他听见,也让他给转化了,但不是物质,而是“阶级斗争新动向,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新体现”他的结论:“……青菜白饭就是最好的营养!”这话成了当年二片流行一时的名言,常被我们在吃饭时用以对盘中餐的嘲讽。
那工宣队当时好像是驻在三片的,个子比较矮,肚皮凸出,但不是胖,反而有点营养不良的征象,一直不知道他的姓名。
|
评论者:
小不点
|
评论时间:2012/2/17 4:09:10 |
|
|
更正:话说始兴县在“三面红旗”当道时饿死的人数不仅不是小巫见大巫,而且还真真切切算得上大案呢。具体的死亡人数是五万余人,占总人口百分之三十强。当年始兴县登记在册的人口是十四余万。
|
评论者:
瘦骨
|
评论时间:2012/2/17 6:59:51 |
|
|
说到饿,当年我们也真是饿,虽然我们配有40斤大米,加上男女同筹,饭是基本上是任食的,可这饭多少吃下去都填不饱那个无底洞,记得那时大食斌是用一个小面盆代替饭兜来盛饭的。现在想来是因为肚太"糠"了,没有油水,没有肉食,没有营养,加上劳动强度大,所以想象一下鸡蛋,猪肉之类的营养品是很人之常情的。在陈洞我还曾为一罐午餐肉冒险跳尿池嘿。我们不止"画饼"有时还会做出一些惊人的壮举。记得有一次,三队死了一只小猪,因怀疑是猪丹毒,所以让埋了,我经手埋在厨房后面约二三十公尺的地方。当日,330(一个喜欢生吞蛇胆的家伙),043(一个和我约好打一百只雀开百雀宴的座山雕)等几个一队的人约我晚上偷偷把猪挖出来吃,到了晚上,我们几人打着手电到埋猪地点把小猪挖了出来,一看真是核突死了,猪皮上一片片红斑,我怕了,说这还能吃吗?330说把它炸过了,什么菌都死啦。於是我们便动手膛起猪来,猪很细,没什么肉,但很多皮下脂肪,我们把猪切碎用锅煎出了不少的猪油,油渣用来煮面鼓,确实让我们几人改善了好几天的伙食。这件事一直保密,不然又会成为"阶级斗争新动向"
|
评论者:
fan jian min
|
评论时间:2012/2/22 16:23:22 |
|
|
睇左几位既恢谐又幽默的细述,引起对幼时的回忆!而家想来:当时真系:饿!只要吃得饱,就是最开心的!记得在60年代初,当时我随老豆在南雄黄坑供销社时,经常到吃饭后仍然敲钵头,嘴里仍念念有词:仲未吃饱甘叫呢!70年代参加工作,在龙斗斜当伐木工人时,因劳动强度特大,所配给的最大量—45斤大米都唔够吃!而现今系想都唔敢想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