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者:
程英
|
评论时间:2012/2/11 8:28:42 |
|
|
记忆犹新.另塔汁不是面豉和腐乳汁而是加水加盐的豉油水。三队出了二个著名人物,一是大食斌,二是十二个包。
|
评论者:
瘦骨
|
评论时间:2012/2/11 17:06:04 |
|
|
W真好记性,不过"塔汁"不是我一个人命名的,还有"大头仔"李适中,我俩还为此挨了一顿小批判(在文革之前就挨批判,我俩实在是先驱了).记得1966年春,我们从广州学介木回来,先是在江草小学,然后游屋炮楼,再进入枫树坝基建队,那一段时间,因为菜还未种出来,出司前买也只有墟日才有(且太贵,买多少才够?),所以顿顿佐饭的基本上都是同一货色--面鼓水,将面鼓酱用油在锅里爆香,倒入水,加盐,煮滚了再用少许生粉勾芡,使其不至水汪汪,每人一勺浇在饭面上,你吾毋话,香喷喷,又够咸,真好下饭,三两下便把饭报掉了,还意尤未足.面鼓酱是成埕买回来的,埕的样子有点象山上的"金塔",有时看见厨房的人要倒水入去把底下的面鼓"朗"出来,调皮的我和李适中便称那是"朗塔水",每天下饭的是"塔汁".(未完)
|
评论者:
L
|
评论时间:2012/2/11 22:17:00 |
|
|
看了该文和程英、瘦骨的评论后,我哈哈大笑,(老头子被我吓了一跳,以为… 。)文章与评论形成了一首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命运交响乐。不过我记得以盐为主的所谓鼓水那有油呵?连油星也没有,当时特别容易饿。
|
评论者:
瘦骨
|
评论时间:2012/2/12 15:16:07 |
|
|
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和李适中以为很好玩,排队拿饭时手痕痕拿匙更拷打饭兜,口多多嚷:"今日食物野呀,哦!又系塔汁捞饭"直至有一天中午应该要午睡的时间,黎天智叫了我和李适中去三队的一个房间(刚建成,里边什么都没有),一看高三(1)班的人都在,难道"九大金刚"聚餐?点知老黎一发话,才知须梗了.当然是直点我俩名字,说什么去了广州几个月,吃喝好了,把资产阶级思想带了回来,什么什么的,然后各人又发言批判,然后让我们自我检讨,我沉默不言,好在到了下午开工时间,只好散会.过后我在想,什么"资产阶级思想",讲下笑就系?只不过是因为去了广州回来,如果是去了"北山搞四清",说不定话我够优墨哩,总不能说从"北山"带资产阶级思想回来吧,令我纳闷的还有,我们班去学介木的不止我们两个,怎么有人批我们批得头头是道,好象他不是去广州,而是刚从"北山"回来似的.
|
评论者:
L
|
评论时间:2012/2/12 19:16:57 |
|
|
那时说什么做什么都与阶级斗争挂钩,你二个跳皮仔吾比人批才怪呢!记得66年3、4月插秧季节期间,每次插秧时,田里都放上几个屎桶盛满新鲜的屎尿,每人手里拿着几把秧苗往桶里浸几下,说是给秧苗加肥,开始只知道臭,谁知秧根还沾了许多屎虫,那时屎虫爬上我手臂甚至脖子都吾敢出声,否则就会被人批评:为什么贫下中农不说臭?说臭、怕虫就是资产阶级思想作怪,无贫下中农感情…天天晚上的斗私批修中,这些都成了自我斗批的内容,晚上睡觉前天天在主席像前的晚汇报中,这些也成了汇报的内容。
|
评论者:
同路人
|
评论时间:2012/2/14 8:52:57 |
|
|
怀念大口吃饭,大力干活,人人平等的乌托邦——司农的大锅饭。
|
评论者:
L
|
评论时间:2012/2/14 9:34:16 |
|
|
芒果人只知道用粮票开饭实现平等,却不考虑男生的劳动力是超负荷的付出、是女生劳力付出的好几倍、是女生无法承受的,这种"多劳多得"的分配正体现了司农人高尚的产阶级感情。
|
评论者:
瘦骨
|
评论时间:2012/2/14 11:31:19 |
|
|
L君一言中的,当年什么都与阶级斗争,阶级感情联系在一起.记得后来我和李适中又闯了一次祸.那一天,全场在仓库旁边的晒谷场开大会,讲明开完会吃"忆苦餐",全场人坐在地上,前面是一张书抬,一张桥凳,工宣队的XXX(我忘记他叫什么名了,有谁记得吗?)坐在上边讲叶群的"四个伟大",这"四个伟大"我们亦人手一册,本不是太长遍的文章,他却讲了几个小时,是因为阶级感情爆棚,时而哽咽念不下去,更甚是涕泪交流,全场鸦雀无声,可能都在为他的表演感动.而我,心里却觉得有些"肉麻"(当然只是心里).
会后吃"忆苦餐",是"野草汤"和"马蹄基",我和李适中各自盛了一兜"野草汤"(尽量捞底,下面有米粒",拿了一旧"马蹄基"躲到路边树下吃起上来.我们"雪雪"声便把"野草汤"喝光了(味道还不错嘛),然后拿起"马蹄基"啃了一口,哗!一股又腥又臭的气味攻入喉咙,几乎呕将起来,问问李适中,他也有同感.马上把剩下的"马蹄基"扔到草丛中了.谁知这些动作却让"朗屎"看见了,他走过来问我们为什么把"马蹄基"扔了?我说我们喝了一大兜野草,有些饱了,"马蹄基"太难食了,再食我会呕,只好扔了."朗屎"说你们是没有阶级感情才会觉得难食.我反问他觉得好食吗?他又咬了一口"马蹄基",在咀里啮得津津有味,说好吃.哦!原来好吾好食,是阶级感情的问题,但是,我就纳闷了,不是越觉得难吃,就越知道人民在旧社会的苦吗?
|
评论者:
同路人
|
评论时间:2012/2/14 19:05:48 |
|
|
瘦骨《忆苦餐》写得精彩!其实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当时忆苦思甜为的是让我们培养阶级感情,那天被请来的几个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到台上来大吐苦水。由于无文化,自然就无讲稿审查这一环。他们只选最苦最真实的事情来讲,只见其中一位老妇人,讲述旧社会如何苦,日本仔来了如何无人性,最后非常感慨地讲∶“千苦万苦不如大跃进时苦!”此人马上被请下台了。当时我也觉得不可理解。以后我与当地人交上朋友,才知道大跃进时期广大的贫下中农真的是最苦的。
|
评论者:
小不点
|
评论时间:2012/2/16 3:27:47 |
|
|
同路人笔下那位老太太尽管是个妇娘嫲,也真该说她一句“又老实又栽薯。”虽然“千苦万苦不如大跃进苦”或许是中国九亿农民在经历了切肤之痛后的共同心声,据说始兴县在“三面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也曾饿死五百余人呢。但那样的话语在那样的年代是可以那样地实话实说的么?若不是阶级出身苦大仇深,那妇人早就被推入水深火热的深渊里去了。
|
|